新華網武漢4月28日電 在武陵山區的崇山峻嶺間,宜萬鐵路上飛馳的列車宛如一條條鋼鐵巨龍,不時地過橋穿隧、呼嘯而過。
宜萬鐵路穿越地質條件極其復雜的喀斯特地貌區,沿線河谷深切、壁立千仞,因其橋梁、隧道占比高達74%,被業界稱為“鐵路橋隧博物館”。當列車上的旅客行經宜萬線,常常會被沿途的美麗風景吸引,但是很少有人知道,在兩側聳立的山巔上、幽暗的鐵路隧洞里,常年有人在巡邏排查、默默奉獻,保障著這條“鋼鐵蜀道”安全暢通。
圖為攀爬巖壁巡查危石的宜萬鐵路巡山工 新華網發 彭琦攝
山路上的“蜘蛛俠”
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宜昌綜合維修段恩施橋隧車間巡山工、全國勞動模范魯朝忠,就是一位常年與大山為伴的宜萬鐵路守護者。自從2010年宜萬鐵路通車,他就從平原地區來到武陵大山中,從事這項工作至今。
地質條件下的山體風化、修建鐵路時隧道口的巖石松動,極易引發落石坍塌,一旦有落石掉落鋼軌或砸到列車,后果不堪設想。在隧道口上方和鐵路沿線山體,魯朝忠和他的工友們,依靠一根安全繩,像“蜘蛛俠”一般依附于山體,查看危石狀況,及時清除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的危險隱患。
圖為魯朝忠和工友在峭壁上攀爬查看危石 新華網發 彭琦攝
為了防范石頭掉落,魯朝忠每個月都要帶領隊員,沿著鐵路線一座山一座山地巡查,為每一塊危石拍照、建檔,制訂整治方案。正所謂“望山跑死馬”,危石或懸在崖邊,或立在山尖,用望遠鏡能看到,但要走到它跟前,卻要翻過整座山。
巡山路上,魯朝忠通常走在最前面,手拿鐮刀、斧頭,不時砍去擋路的小樹、灌木。有時腳下的路僅能容下一雙腳,在坡度大的地方,他們就做成巴掌大的腳窩,以便于攀爬,實在陡峭危險的地方,便只能借助安全繩或路旁的樹樁,手腳并用。山高林密,他們巡山的時候,還經常會遇到毒蛇、馬蜂。
山上危石的狀態以肉眼看不見的速度變化著。為了掌握清楚情況,魯朝忠采取“一拍、二插、三查”的辦法,來辨識危石裂縫發展程度,他還創新總結出 “錘、墊、錨、拉、封”排石“五部曲”,來解除它們對鐵路安全造成的威脅。
圖為魯朝忠的徒弟黃金京在隧道口巡查 新華網發 聞子豪攝
確定的危石清除了,新的危石又會出現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魯朝忠帶領隊友們無數次翻越管內207座山頭,用鐮刀和斧頭,在荒無人煙的大山深處開辟出500多條巡山之路,翻山越嶺2萬多公里。他穿壞了20多雙登山鞋,發現、建檔各類危石824處,成為知曉宜萬鐵路危石分布的“活地圖”。
在魯朝忠和同事精心而嚴密的防范下,宜萬線路建成通車至今,未發生一起落石事故。
隧道里的“啄木鳥”
青年工人唐佳,今年32歲,是恩施橋隧檢控工區的工長,到宜萬線工作已有整整十年。十年間,他無數次在凌晨時分,行走在暗深的隧道里,像“啄木鳥”一樣查找隧道、橋梁上的病害,并提出整治建議。
圖為凌晨時段,唐佳在宜萬鐵路隧道內巡查。 新華網發 聞子豪攝
據介紹,由于山體應力的作用,隧道內的結構容易發生變化,隧道內兩側墻壁、拱頂的混凝土容易開裂,若有碎裂石塊掉落在運行的列車上,后果嚴重。山體里暗河較多,若有隧道大面積滲水也會危及行車安全。唐佳和工友們的主要工作任務,就是加強巡查監控,及時發現風險,消除隱患,確保安全。
為提前發現病害,預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,唐佳日常通過翻閱相關書籍,了解各類病害成因,并查閱宜萬線隧道施工設計,了解施工重點地段,對隧道內溶腔段、施工整治地段進行匯總,對重點設備重點橋隧進行標注,力求全面摸清設備基本情況。
唐佳每次巡查時,都會全神貫注、仔細觀察,一些常人不易發現的水漬、不該出現在隧道內的石塊,他都能及時發現。并且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,他還能通過對病害處所遠觀、近查、尺量、筆算等方式,判定病害程度,提出整治建議,為消除病害提供科學依據。
圖為唐佳帶領工友在宜萬鐵路隧道內巡查 新華網發 聞子豪攝
每個月,唐佳和工友都要巡查23座高風險隧道和1座特殊結構橋。對每一座隧道、橋梁的內部結構狀況和外部地理環境,他都了如指掌。工作十年來,他巡查走過的路程估算下來近兩萬公里,共發現隧道拱頂滲水、襯砌開裂、掉塊等影響行車安全的重點病害70多處,多次受到各級嘉獎,被稱為宜萬隧道里的“啄木鳥”。
從老家湖南株洲來到宜萬線,唐佳早已把這里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家。他說:“我的職業生涯,全部屬于宜萬線?!?/p>
防洪點上的“守石哥”
在宜萬鐵路1204公里處榔坪1號隧道出口旁邊,有一間藍白相間的板房掩藏在漫山青翠之中,這是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管內唯一的一處一級防洪重點地段。因隧道出口正上方有一塊體積較大的危石,這里需要有人24小時值班看守。
在4月中旬入汛之前,恩施巡山工區的青工涂宸浩來到這里,成為一名“守石哥”。他和另一位同事范家銳,每天中午12點交接班,兩個人全天候掌握這里的危石狀況。一旦發現有石塊掉落鐵路,或發生山體滑坡,他們就會向列車發出紅燈信號,將其阻止在危險區域以外。
在每天的9時、16時,他們都會上山巡查,按照巡查路線,沿著曲折、陡峭的臺階攀爬,分別來到5個觀測點,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山體危石情況,全部觀察完畢之后,再原路返回看守棚。
在看守棚里,有4塊電腦顯示屏連接著安設在危石旁的監控儀,涂宸浩每天都會仔細觀察監控。在列車到達防洪點之前,司機會通過聯控電話與值守人員取得聯系,確認安全后,才駕駛列車駛過防洪點。
上山巡查、視頻盯控、車機聯控......涂宸浩每天忙不停。他說,不停忙碌才能消減駐守大山的孤獨感。生性愛熱鬧的涂宸浩每次進山,除了背上一周的食材,還會帶上幾本書,來打發山里的寂寞時光。
“在大山里工作的鐵路職工,就像鋼梁上的一顆顆螺栓、鋼軌下的一粒粒道砟,他們用堅守、擔當、奉獻和汗水,默默守護著宜萬鐵路,使它成為一道安全暢通的美麗風景線?!币瞬C合維修段恩施橋隧車間黨支部書記鄧強說。(余凌云、孫豐淼、王華、聞子豪)